“伯溫兄口中的這個大肥羊,莫非指那些家族根植于襄陽,卻跟隨劉琮南逃的豪姓?”
還得是徐庶,頭一個猜出了蕭和的言外暗示。
聽到這里,劉備驀然省悟。
襄陽既是荊州州治,又是大族豪姓的聚集之地,以襄陽為中心,包括周邊的中廬,宜城等衛(wèi)星城,云集了小一半荊州豪姓。
其中不乏馬氏,馮氏這種并未南撤,在劉備奇襲襄陽當(dāng)天,就倒戈歸附劉備者。
但亦有眾多豪姓,不肯歸附劉備,跟著劉琮退往了江陵。
當(dāng)然這些豪姓大族,不可能全族跟著逃往江陵,還有不少人選擇了留守。
不是為留守襄陽,而是為留守他們的家業(yè)。
襄陽周圍土地肥沃,這些豪姓根深蒂固,哪個不是占據(jù)良田無數(shù),家中屯糧堆積如山。
若是能將這些豪姓的嘴給翹開,所得糧草不正好用來充當(dāng)軍需,供養(yǎng)數(shù)萬大軍?
“元直說的沒錯,我正是這個意思,這些肥羊之中,尤其以…”
蕭和點頭認可徐庶推測,正要點出具體哪幾姓時,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
他要點出的,自然是蔡氏和蒯氏兩族。
蔡蒯的地位實力,冠絕荊州,蔡瑁蒯越在劉表時代,又瓜分了軍政大權(quán),權(quán)力可謂一手遮天。
兩族原本就底蘊深厚,再加上劉表的寵幸縱容,這十幾年下來,家業(yè)不得肥到流油才怪。
不用動其他豪姓,單就宰了蔡蒯兩族,就足夠四萬兵馬吃的飽飽的了。
關(guān)鍵蔡蒯兩族有挾持劉琮降曹,出賣劉表基業(yè),不忠不義之罪。
且這兩姓獨攬荊州軍政大權(quán),從州府到郡府,要害官職多為兩姓把持,不說給別人分肉,連湯都舍不得分幾口。
故荊州上下,對蔡蒯兩姓不滿,甚至是恨之入骨者,不在少數(shù)。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