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廳,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xié)會金色大廳,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金色大廳并非一座獨立的建筑,而是音樂之友協(xié)會大樓的一部分,該建筑物中有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扎特廳等演出大廳,以及辦公室。金色大廳是維也納音樂生活的支點,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按照傳統(tǒng)都會在這里舉行,每年隨著新年音樂會通過電視轉播將該大廳金碧輝煌的裝飾和無與倫比的音響效果展現(xiàn)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
該協(xié)會大樓由建筑大師奧菲爾?漢森7年至9年建造。大廳內(nèi)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璨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
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于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
二零零二年十月一日,正是維也納的金秋時節(jié),也是維也納一年中最美麗的日子之一。
“金色大廳”在這一天花團錦簇,充滿著喜慶的氣息。這些鮮花都來自意大利的“陽光之城”圣雷莫,可以說,這和金色大廳在每年元旦的音樂會的裝飾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這不是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
這是羅英環(huán)球巡回演出的第一場。
泛美影視為羅英做的環(huán)球巡回演出的計劃,經(jīng)過兩個月的準備,終于萬事俱備。
本來,曾凌風并沒有將羅英的第一站演出放在金色大廳。畢竟,這里在音樂界的地位太神圣了,羅英第一站就選在這樣一個地方,對她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關系著自己老婆事業(yè)的發(fā)展,曾凌風那是非常小心的,千方百計的規(guī)避風險。
不過,羅英在看了曾凌風給她的計劃之后,毫不猶豫的將這個計劃的第一站改在了金色大廳。
曾凌風很意外,但是也不意外。
不過,他很快就發(fā)下了指示,務必要將羅英在國外的這第一場演出安排的盡善盡美。
終于,在共和國國慶日這一天,羅英最終走上了金色大廳的舞臺,她也成為第一個走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臺的第一個中國音樂家。
在維也納市長親自到場致辭之后,在中國著名主持人張延和奧地利國家電視臺臺柱子奧利文的共同主持下,音樂會順利開始。
因為這一天是共和國國慶節(jié),羅英第一首歌曲選了她的一首新歌《致祖國》。
第一次走上金色大廳舞臺的羅英,心情是非常緊張的,就是坐在臺下。遠遠的看著她的曾凌風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得到。
羅英的心情,曾凌風也理解。這是一個太過重要,也太神圣的時刻。從這一刻起,中國的音樂才算是真正的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不過,羅英顯得非常自信,一身白裙的她顯得非常的優(yōu)雅,優(yōu)雅的讓人心醉。
當然,自那雋永的“有兩個太陽一樣明亮,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心上……”的歌聲響徹金色大廳的時候,才是最讓人心醉的時候。只是那么一句歌唱,就已經(jīng)征服了到場的一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
當一曲結束的時候,金色大廳里面掌聲如潮,久久不絕。最終,這還是在主持人的示意下,大家才想起,掌聲已經(jīng)影響到了演唱會的進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