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話說得很是絕決,家仆們知道他的性格,一旦做出決定就不會更改,看來是無法讓他改變主意,一個家仆試探著問道:“公子,二公子的后事總得料理吧,等料理完二公子的后事,我們再走也不遲?!?br/>
“對呀!”家仆們齊聲附和。
張良揮手道:“不必了。二弟的后事不用料理了,大丈夫何處不可以安身立命,何處不可以埋白骨,黃土、白云、藍天、青草都是大丈夫的歸宿!”
這話,他說得是理直氣壯。可惜的是,這些家仆都是平常人,哪里理解得了他的心思,無不是大驚失色,驚訝得連話都說不出來,直直地盯著張良。
“公子,這不大好吧。我們張家,世代卿相,要是二公子的后事不料理,有失體統(tǒng),會給人笑話呀!”家仆出言提醒張良。
張良冷哼一聲道:“不要說了,他們沒什么體面的?!敝钢軟_道:“這位先生說得很明白了,他們治理韓國五世,而韓國卻日益,最終給虎狼之秦滅了,這是他們的錯,是給我們張家蒙羞。張良此去,就是要洗刷張氏的污名,光復韓國,為韓國報仇!”
按照世俗眼光,弟死不葬是不友不親,如此公然詆毀先輩更是不孝,可以說張良成了千夫所指的不齒之人,周沖當然不會這樣認為。家仆們平凡之輩,自然明白不了他的心思,萬未想到他們愛戴的張良居然是這樣的人,對他的好感大減,有家仆向他略一施禮,轉身離去,連張良留給他們的東西也不要。
張良提醒他道:“你還沒有拿東西呢。”
這個家仆很是不屑地道:“多謝公子好意,小的福淺命薄,不敢領受?!彼@是自全氣節(jié),不愿意要張良這個為人不齒之人的東西。
一人行,眾人效,家仆們向張良行過禮,自行離去,硬是不要他的東西。
史書記載,張良遣散家仆,散盡家產(chǎn),自此浪跡江湖十余年,到了高麗國,請得力士,終于在博浪沙出現(xiàn),行刺秦始皇未果,隱居圮上,得到《太公兵法》,終成一代帝師??梢赃@樣說,今天周沖所見之事,在張良的一生中極具意義。
周沖理解他的心情,并不阻止,直到家仆們走得精光,周沖和張良互視良久,同時指著對方大笑。
大笑一陣,兩人又同時問道:“你笑什么?”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