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太在濱松下節(jié)第三天,綱良叔父就趕了過來。對于府中城內(nèi)那些亂七八糟的爛事,他也多少知道了一些。
略微談了談,聊了幾句對于時下的看法。綱良叔父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像是想說點什么,可總是說不出口。
最后嘆了口氣,就開始問起小平太今年家中財計的問題。開銷一年比一年大,收入增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支出增加的速度。
山內(nèi)義治那時候就有些寅吃卯糧,捉襟見肘的樣子。后來幾番大戰(zhàn),連年動員之下,對國力的損耗太大。傷了元氣,地沒有壯丁去種,收成比往昔就少了不少。
原本是大糧倉的伊那郡,由于山內(nèi)義勝急死,武田發(fā)兵來戰(zhàn)。好幾萬百姓南逃,地里的莊稼正是要下力氣伺候的時候。拉下來饑荒,一年挨一年,越欠越多。
“濱松周邊的情況略好,畢竟靠著濱名湖,都是上好的水田,只要肯下肥料力氣,總不會太差。
至于二俁,靠近天龍川的淤田,馬上藺草可以收割,今年長得還不錯。
就是堤壩一定要修了,不然以后出了險情就難辦了。
還有沿天龍川的水田,可能今年會有些問題。”
綱良叔父絮絮叨叨的說著濱松左近的消息,等聽到濱名湖的水田收成挺好,可是天龍川的水田收成就差了一些的時候,小平太揮了揮手打斷綱良叔父。
“怎么回事?”
“河邊的數(shù)十戶名主是山內(nèi)人啊?!?br/>
“嗯?”
小平太突然想到了,當年山內(nèi)義治克定天龍川沿岸的時候。為了增加山內(nèi)氏對當?shù)仡I(lǐng)土的統(tǒng)治力,拔山內(nèi)三十戶有力奉公眾和軍役眾來河邊安置。
一方面把新占領(lǐng)的上好的水田,給這些屬于標準“自己人”的譜代奉公眾軍役眾最放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當時開辦藺草業(yè),上等的淡水三角藺草只能在天龍川泄洪區(qū)間隔種植。山內(nèi)義治照顧自己山內(nèi)人,所以遷移過來的山內(nèi)眾都在河邊。
可開春,小平太先征三河,再征武藏,整個春耕期。一個半月多的時間,濱松眾最主力的這些自己人都在打仗。反而是在地的農(nóng)兵們是征武藏時才大規(guī)模征調(diào)的,他們的春耕都進行了一多半了。
“影響大不大?能不能補救?”
“終究是水田,只要今年夏天天候好一些,影響不會太大,但總會比往年少些。”
“等到時,叔父你注意一下,看看大致減少了多少?”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