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周昭王喪師于漢水之后,周厲王被國人趕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后,王畿的軍隊數量大大下滑,以前有周六師、殷六師和三軍,但跑到了洛邑之后,殷六師維持不住,只能保持周六師,后來連周六師的編制都保不齊了,自然也沒有人尊奉周天子了……
以至于周天子的威儀盡失!
想明白了這一點后,公子羽大為驚恐。
戰(zhàn)國之世,思想極為開放,沒有有如后世王朝般的思想禁錮。有的學派甚至提出了無王而由百姓共同執(zhí)政的想法,更為甚者,認為王乃是天下之蠹蟲,為天下之惡害!
哪怕是西周之時,周禮最為鼎盛之時,周厲王因嚴禁國人言談,以至于道路以目,國人怒不可遏,將其趕出豐鎬,開啟了一段共和執(zhí)政!
此時的思想開放之風氣,既極為壓抑,又極為開放!
說其壓抑,是因為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起義,所以百姓對貴族還很是恭謹,就比如這幾名道人,雖有異術傍身,但卻絲毫不敢對王侯不禮,做了公子羽的門客。
說其開放,是因為‘天子失宮,學在四夷’,統(tǒng)治秩序處于混亂和重建的過程中,百姓蒙昧,但是封建貴族卻極為思想啟蒙……
例如將田氏代齊、三家分晉,說成另類的“陳勝吳廣起義”,士及其以上的貴族設為百姓,則會發(fā)現,此時的開化遠比后世王朝要來的更為劇烈!
貴族和百姓在戰(zhàn)國之時的思想分隔差異之大,遠比后世任何一個王朝,要來的厲害!
就是因為此時的貴族思想啟蒙之先進,所以公子羽才有種莫名的危機感。
“若是秦王沒有被終南山的仙尊收為弟子,恐怕也不會坐穩(wěn)這王位!”
公子羽忽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喃喃自語道。
他心中莫名的對遠在終南山的陸長離,起了一絲敬佩。
若是終南山的仙人傳授道法于整個世界,那么等百姓學會道法之后,勢必會對現有的秩序產生沖擊,在混亂的秩序中,文化將會被顛覆,一切都會被打破……
到時候就是諸夏之地的災難!
等到秩序重建之后,回首望去,整個九州還會剩下多少人?!
而終南山仙人顯法于秦都咸陽之后,收了嬴政為親傳弟子之后,不僅使嬴政親政坐穩(wěn)了王位,而且也壓制了這些波濤洶涌的暗流涌現。
“仙人目光之長遠,果然非常人所能及!”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