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村鎮(zhèn)組織叫“社“。小的社是一個單獨的部落組成,大的社是幾個部族聯(lián)合和而成,高山族已經(jīng)會種植水稻,飼養(yǎng)豬牛羊雞鴨鵝等,會紡織棉麻制品,會蠟染。是農(nóng)業(yè)和漁獵混合的社會。
因為總?cè)丝诓挪贿^14萬人。其中壯丁只占五分之一,也就是有不到三萬的戰(zhàn)士。這些人分屬三百多個社,平均每個社只有不到百人的戰(zhàn)士,最大的社戰(zhàn)士不過千人,小的只有幾十人。三萬大軍,對付這些分散的部落,擁有絕對的優(yōu)勢。
這個時代高山族的戰(zhàn)士們還沒有日占時期的火銃,只有刀和長矛,竹弓以及吹箭等原始的武器,沒有鎧甲,也沒有軍陣的訓練,部落之間打仗和仇殺都是一擁而上。李憬的兵都是河南的毛兵和湖南湘西的鎮(zhèn)筸兵,都是山地的棲林人,爬山如履平地,叢林的作戰(zhàn)能力和箭法更是遠超這些土著,況且此時都穿著板甲,拿著天啟一式步槍。
馬曉山此時已經(jīng)是什長了。他弟弟馬曉明已經(jīng)當了小組長。雖然不是官,還是士兵,但已經(jīng)讓他倆很滿足了。從河南跟著王貴來基隆,他們哥倆被分在一個什里,因為訓練中成績優(yōu)秀,一個做了什長,一個做了小組長。一個什只有十個人,每個小組只有三個人。
他們哨沖進了一個巴賽人的村社,突然出現(xiàn)的士兵讓巴賽人炸了鍋,這個是比較大的社,有近千人聚居,武裝戰(zhàn)士有兩百人。一顆手榴彈扔進茅屋和吊腳樓,巨大的爆炸聲和騰起的火球,嚇壞了這些經(jīng)常跑到基隆獵頭的土著,村社里邊一片豚奔狼突,女人的尖叫,小孩子的哭聲。戰(zhàn)士的吶喊聲混合成一團。
馬曉明一邊低頭躲著對面射過來的毒箭,一邊放槍。茅屋被點燃,火光照亮了村社,外邊包圍的五個哨隱沒在黑暗中不停的放槍,馬曉山帶領(lǐng)著部下沖到這些熊熊燃燒的茅屋之間,一腳踹對面燃燒著的房屋大門,突然一只竹矛捅刺出來,刺在板甲上滑開。馬曉山用拼刺術(shù),一下子把長矛撥開,一槍刺捅死這個部落武士。
房屋里濃煙滾滾,角落里一個年輕的女人抱著兩個孩子在角落里瑟瑟發(fā)抖,士兵們過去把她們拖出來,扔到村社的小廣場上看押。很快部落里邊的戰(zhàn)士死傷殆盡,士兵把老人、婦女和小孩子控制起來帶走,然后放火燒掉這些房子。
基隆被獵頭搞得精神非常緊張,士兵們看到這些房子里和屋梁上掛滿的頭骨,情緒幾乎失控,馬曉山的什就有一個半夜出去小便的士兵,噓噓時被砍走了腦袋。這些獵頭者半夜躲過哨兵,鉆過鐵絲網(wǎng),潛入營地的廁所,黑夜中襲擊如廁的人。搞得沒有兩個人陪同都不敢去上廁所。士兵的精神高度緊張。
幸虧馬曉山及時制止,才沒有發(fā)生濫殺無辜的行為。
營指揮陳壽,來到廣場,看著一地黑壓壓的人,嘆了口氣。他其實比較同情這些人的遭遇,但是他們不停的襲擊實在是沒法和平相處。
四處看去,村社里這些土著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頂?shù)哪景宸?,也有的屋頂是用樹皮、石板或竹子蓋起來的。開戰(zhàn)前,鎮(zhèn)總部的會議上,王參謀詳細講過敵情,說住在臺東蘭嶼島上還有更落后的雅美族人,到現(xiàn)在還采用挖地穴的辦法建造房屋,室內(nèi)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圍就成為屋墻。他們以芋頭、甘薯為主食。平時男子大都只在腰間掛一個“丁字帶”,婦女也僅在胸前和腰間系一塊方布。
幾個長老模樣的人走過來,士兵立刻端起刺刀,那些廣場上蹲著的人身邊有的還有狗,狗都狂叫起來。這些人趕緊把狗抱在懷里,怕被這些神色不善的士兵打死。陳壽知道,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還很愛喝酒。由于他們經(jīng)常進行打獵活動,所以特別喜歡自己的獵狗,就像漢族人民重視自己的耕牛一樣。
陳壽擺擺手,示意放他們過來。幾個老人躬身施禮,其中一個會說閩南話,說道:“這位將軍,為何無緣無故襲擊我們的村社?!?br/>
“我接到軍令,為了基隆的安全,把所有獵頭的部落遷到東部去。你們巴賽人,會遷到中部山區(qū),我們會給你們劃分領(lǐng)地?!?br/>
“將軍,我們雖然獵頭,但是我們是尊敬被獵頭者的,我們虔誠的供奉頭顱,這里是我們村社的土地,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保持著這種習俗,你們應(yīng)該入鄉(xiāng)隨俗。你們也可以獵頭來崇拜。但你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傳統(tǒng)?!?br/>
“長老,我尊重你們的文化,但你們必須和其他人和平相處,不能傷害任何和平的居民,我接到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不論你們是否準備改變習俗都必須被遷走,平原上將不能有任何土著。不過你放心,只要不抵抗,我們不會傷害任何人,而且我們會為你們提供遷徙所需的物資?!标悏壅f完,揮了揮手,讓士兵把他們送回去。
十天里,大軍以營為單位四面出擊,噶瑪蘭的三十幾個村社幾乎一晝夜之間蕩平。到第三十天時,基隆和臺北平原、宜蘭的近百個村社基本清掃干凈,這里是平原,人口較多些,土著有三四萬人被俘虜,四五千人在交戰(zhàn)中死去。剩下的人逃到中部的山區(qū)。
隨后,大量的船舶把這三萬多人運到東部的花蓮和臺東。北部基本清掃干凈可以接受移民了。
接下來,大軍沿著西部平原一路向南推進,在隆隆的炮聲中,高山族無法抵抗大軍的進攻,紛紛放棄生存了幾百年的村社逃往深山。沿著西部平原一路向南,把土著向東趕,趕進山區(qū)。然后留下防守人員,沿線布置防區(qū),沿著平原和山脈的分界線,以什為單位,修建碉樓,挖掘壕溝,拉鐵絲網(wǎng)。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