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黨爭已經(jīng)白熱化,和東林黨對臺的,是齊楚浙三黨。但此時的內閣首輔方從哲卻深得人心,與黨爭牽連較小,他的建議也更多的反映了當時的公心。起用楊鎬,是方從哲的提議,作為深得萬歷信任的人,方從哲的建議被即采納,所以楊鎬披掛上馬。
戰(zhàn)敗后,首輔保楊鎬。楊鎬拖了很久沒被處理。在楊鎬的支持下,馬林仍然掌握開原軍權。他對八旗鐵騎已經(jīng)心生畏懼,知道單憑開原不到兩萬的兵力難以抗衡。他多次向遼陽請求則加援兵,但損失慘重的的遼東實在無力派出援兵,馬林只好寄希望于拉攏蒙古諸部落對抗建州。結果蒙古人不上當,開鐵相繼失守。
薩爾滸之戰(zhàn)后,明清之間的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明在遼東完處于守勢,而后金處于攻勢。努爾哈赤則將遼、沈作為下一個進攻的目標。但由于明重新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jīng)略,努爾哈赤將進軍遼沈的計劃推遲了一年多,直到天啟元年(天命六年,1621年)春,努爾哈赤才把進軍遼沈提到日程上來。
后金為進攻遼沈做了一年多精心準備。首先將臨時都城從界藩遷到了距離遼沈更近的薩爾滸,在薩爾滸簡單修建了木城。界藩城建于鐵背山上,其西側不遠便是渾河與蘇子河的交匯處,滿語“界藩”正是兩河交匯處之意。鐵背山上樹木濃密、怪石嶙峋、三面臨水、一面連山,地理位置極為險要,這里在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前,原是建州女真哲陳部的“界藩寨”。
二是打造攻城武器,聚集工匠,日夜打造鉤梯、楯車等攻城器械;
三是不斷派出股部隊和外圍仆從部隊對遼沈作試探性的進攻,通過武裝偵察以了解明方虛實。
這其中最大的一次進攻就是薩哈廉對虎皮驛的進攻。熊廷弼曾說過:“沈之東南四十里奉集堡,可犄角沈陽。奉集之西南三十里為虎皮驛,可犄角奉集。而奉集東北距撫順、西南距遼陽各九十里,賊如窺遼陽,或入撫順,或入馬根單,皆經(jīng)由此堡,亦可阻截也。不守奉集則沈陽孤,不守虎皮則奉集孤,三方鼎立,不各戍重兵三二萬人則易為賊撼?!?br/>
可惜的是,熊廷弼已經(jīng)被換,幾個月前,熊廷弼被罷,朝廷任命水利專家袁應泰為遼東經(jīng)略,這或許是后金加快攻取遼沈的原因。最最重要的虎皮驛只駐守了酉陽兵四千,加毛兵王貴部七百,要不是李憬把李玉的觀察團派去,并攜帶了火炮,別說虎皮驛了,恐怕奉集堡都早丟了。
面對后金的進攻,明朝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如從各地調遣大將領兵援遼,被遣的就有總兵柴國柱、游擊朱萬良。四川副總兵陳策被升為總兵,派來遼東。四川土司女將秦良玉也奉命率兵援遼。遼東的軍隊來自國各地,有川兵、薊兵、保定兵、寧夏兵、宣府兵、大同兵、固原兵、甘肅兵,包括鎮(zhèn)兵、各將領的家丁以及土兵、毛兵、當?shù)卣心嫉男卤取:髞磉€調來了淮、浙、閩粵總鎮(zhèn)府水兵。同時還按實際軍隊規(guī)模調集了充足的馬匹和糧餉。此時鎮(zhèn)守沈陽的是總兵官賀世賢與尤世功。
明天啟元年(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十一日,后金數(shù)萬大軍分八路進攻奉集堡,揭開了遼沈之戰(zhàn)的序幕。奉集堡位于遼、沈之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絕對不能有失,否則沈陽遼陽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wǎng);https://kpc.lantingge.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