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6月初,深夜,黃浦江畔。
楊世誠是《大上海周刊》的主編,大家都喊他老楊,其實他也沒多老,剛?cè)粴q,老楊帶著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因為鏡片常常起霧,幾乎遮住了他端正的五官,他總是穿灰藍色的長衫,配一雙普普通通的黑皮鞋,留著中分,但是因為很少用發(fā)蠟,幾乎不存在發(fā)型這個概念,頭發(fā)總是顯得亂蓬蓬的。
因為家在北平,而旅居上海,他不得不借住在位于靜安寺里弄的小閣樓里,這套里弄就是他們的辦公地點,這都是因為廖老板的仁慈,為此老楊勤勤懇懇的工作回報老板,就連加班都不會抱怨。
這天深夜,因為熱得睡不著覺,老楊就穿上短袖白襯衫和長褲外出溜達,在路上買了瓶屈臣氏汽水消暑,走到黃浦江邊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十二點,江畔幾乎沒有什么行人,江邊有涼風吹過,讓他寂寥的心情得到了慰藉。
離開北平三年了,即使是過年他都沒有再回到那個家,雖然每個月給父母,妻兒匯錢,但是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就只有在信中的寥寥數(shù)筆,妻子是個孫二娘似的人物,凡事不吃虧,在家的時候吃虧的就總是自己了。
記得有一次,因為他多用了一點錢買自己喜歡的書,讓妻子破口大罵,拿著苕帚追打到胡同,從那天開始他就下定決心離開北平,到上海闖蕩。他不想再過以前的生活,他想改變自己,想活得更好,現(xiàn)在他算是做到了吧?
主編的薪水是60塊,他還住著免費的亭子間,享受每個工作日免費的兩餐,他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足!
楊世誠站在江邊,呼吸著有些腥臭的空氣,心情逐漸放松了下來,當他轉(zhuǎn)頭的時候就看到不遠處站著一個男子。
從側(cè)面看那個男子也就二十剛出頭的樣子,穿著很體面的襯衫,背帶的西褲,皮鞋擦的锃亮,偏分發(fā)型,皮膚很白,個子很高,而且順著江邊的風吹過一股古龍水的香味,還夾雜著酒氣,讓老楊聞得眉頭一皺。
當老楊重新轉(zhuǎn)過頭眺望江邊的時候,忽然聽到“撲通”一聲,像是有什么重物掉入了水中,他趕緊查看聲源處,就發(fā)現(xiàn)剛才那個年輕男子跳江了。
老楊連想都沒想,就跑到男子落水的地方跳了下去,他小時候住在密云農(nóng)村的外婆家,那里有河,所以學會了游泳,而且水性還是不錯的。
當他把男子拽上岸邊的時候,已經(jīng)有幾個人過來幫忙了。
因為對方還在昏迷中,老楊只得摘下眼鏡硬著頭皮給陌生人做了人工呼吸,沒有幾個循環(huán),男子就吐出一大口水來,呼吸也順暢了起來。
當老楊抬頭的時候,幫忙的已經(jīng)全都散開了,江邊又剩下孤零零的他們二人。
可是這個人該怎么辦呢?送醫(yī)院,好像沒有必要了。
無可奈何之下,老楊就攙扶起男子回了報社。
掏出鑰匙打開門的時候,男子小聲說了一句:“招娣~!”
大約是此人喜歡的女人吧,老楊沒有在意把他扶進門,很艱難的攙著上樓梯,這人怎么這么重啊,才走了一半,就累的自己滿頭大汗了。
等把對方攙扶進自己的小閣樓,老楊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