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聞言臉色頓時一沉。
荀況有兩個徒弟,一是韓國公子韓非,二則是如今的秦國丞相李斯。
論出生論能力韓非都在李斯之上。
以儒家的操守,荀況能培養(yǎng)兩個出色的弟子,他們二人互相幫扶,儒家定然能夠興旺,也不枉自己一生的細心教導(dǎo)。
可他沒想到,縱橫家的命運居然有一天會降臨在儒家身上。
先行出師的李斯因為家境貧寒,在韓國難以容身,只能投奔秦國,最后在文信侯呂不韋的府上當(dāng)?shù)豆P吏。而他的師兄韓非回到韓國之后,想要扭轉(zhuǎn)韓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卻苦苦掙扎無法改變。最終一怒之下,創(chuàng)辦了流沙組織。
而李斯也隨著才華慢慢被嬴政發(fā)覺從而步入了秦國的廟堂。
嬴政向他詢問天下人才,他便推薦了自己的同門韓非。
此刻的韓非正和鄭國等人籌劃疲秦的策略,聽聞李斯召喚,便與鄭國一同出使,卻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坊間都在傳,是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華,在嬴政面前進讒言最終害死了他。
荀況雖然不知道實情,但也在這個事情發(fā)生后寫信給李斯,向他詢問真實情況。
但一連三份書信都是了無音訊。
荀況就明白了一切,從那之后,他便將儒家掌門的位置傳給了伏念,自己名義上是閉關(guān),實則是難掩對弟子韓非的思念之情。
如今,嬴政再次投來橄欖枝,意圖拉攏整個儒家加入他的麾下。
荀況雖然也清楚,這是儒家重新歸于一統(tǒng)壯大的好機會。
但他也害怕,若是儒家弟子皆歸于嬴政麾下,日后必然會出現(xiàn)各派較量的情況。
一旦其他學(xué)派有人成功入主廟堂,則儒家弟子就會處在不利之中。
到那時他們的安全誰來保證?
“前輩的考慮我明白,但您的顧慮純屬多余了。若是儒家弟子都得提防的話,那名家、雜家、縱橫家的弟子又該如何?故而,我在和陛下商議的時候,也提前做好了構(gòu)思,避免這種事情發(fā)生?!?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