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方才滔滔不絕,項羽始終一言未發(fā),仍深陷在對其話語的思考里。
直到呂布忽道出愿受長纓之意,他默了許久,才猛然回神,趕在高興的對方幾乎要替他拍板決定前,不假思索道:“不可?!?br/>
他否決得如此利落,瞬讓躊躇滿志的呂布呆住了。
對上呂布錯愕不解的目光,項羽微微蹙眉,鬼使神差地解釋了起來:“奉先所言,確有幾分道理。那臧荼固是擅作主張,弒舊日君王,不可輕縱,此事卻到底為燕人同室操戈。本王只需對那臧荼施以懲處,剝其王位,再于燕另命可用之人王之即可,緣何奪燕之地?何況暴秦初休,百姓飽受其苦,正是各國心王歸位,修養(yǎng)民息之事,不宜貿(mào)然再起戰(zhàn)事?!?br/>
呂布是聽得目瞪口呆,無言以對,且眼皮直跳,嘴角抽抽。
這都是哪門子的狗屁歪理?
若非他親眼瞅著這嘴上說著漂亮話的憨王借著主持分封之便,將那倒霉魏豹硬生生地給趕到了河東、不走心地封了個勞什子西魏王,以此奪走部分梁地的行徑的話……幾乎都快信了對方的鬼話了。
被占了便宜的也不僅是那魏國豹子:但凡舊六國王室未出大力的,都被迫徙至偏遠之地,那被臣下殺死的韓廣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項羽還光明正大地偏了心眼,除了最好的地盤都親自占下后,一些個好地方要么分至于項氏親睦的諸侯之手,要么便直接到了楚將手中。
不公平到如此地步,但凡是瞎子都瞧得出來。
這會兒諸侯軍忍氣吞聲,不過是懼于楚軍強勢罷了,哪會真心服氣了?
要按他自個兒說的話,與其表面上裝模作樣,將便宜東占占西占占,倒不如將心一橫,舉大義之旗將地挨個收回。
接著逐個逼反,總能盡數(shù)納入囊中。
不然何必將好端端的一份大秦,大卸成十幾塊地給分出去了?難道不是為了削薄諸侯實力,之后好挨個擊破么?
可這憨王……腦袋瓜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呂布心里咯噔一下,忽覺不寒而栗。
他腦海中雖還是模模糊糊的,卻直覺自個兒原先的理解,應(yīng)是在某處出了不得了的重大差錯。
項羽這番說辭,實在有著重大漏洞。
若是憂心楚人治燕、名不正言不順的話……難不成由楚王所立的燕王,燕人就會心悅誠服?
諸侯肯俯首聽其分封,哪里是因為楚霸王最講道理!而純粹是懼其巨鹿神威,知曉楚軍拳頭最硬。貴族且如此識時務(wù),更遑論那面朝黃土地朝天的平頭百姓?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