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演在跟傅懷瑾講戲的時候,傅懷瑾不發(fā)一言。
導(dǎo)演有些急了:“你聽懂了嗎?”
傅懷瑾:“你讓我表現(xiàn)出一種別扭的叛逆,對父親渴望父愛,卻因為心中的別扭,行為上卻要很抗拒?!?br/>
導(dǎo)演一臉的驚喜:“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
“哦,不太懂。”
“你爸從你小時候就拋棄了你,將你留給爺爺奶奶,等到你五歲才回來,你對他很陌生,但又想靠近他?!?br/>
傅懷瑾皺眉問:“他為什么拋棄我?”
“因為他要去追求他的音樂夢想。”
“那他愛我嗎?”
“在后面逐漸的相處中,漸漸意識到你這個兒子的重要性?!?br/>
“那我為什么一開始就要愛他,他是陌生人,是闖入者,既然我很叛逆,我應(yīng)該會想要趕走這個闖入者,甚至?xí)脚!?br/>
“他后來想帶你去城市,跟他一起生活,你也想跟他去?!?br/>
傅懷瑾搖了搖頭,思維邏輯十分清晰:“我不會,那不是我的世界,我喜歡這里的一切,有奶奶,有小黃,還有一大片的農(nóng)田,可以捉魚摸蝦,可以上樹掏鳥蛋,可以躺在草叢里曬太陽,我為什么要去所謂的城市?就算因為好奇去了,我也一定想回到家鄉(xiāng),而不是妥協(xié)跟著爸爸在城市生活。”
導(dǎo)演沒想到,一個五歲的孩子的邏輯能力會這么強!
一旁的編劇一聽,卻點了點頭:“他說的有道理,這才是孩子的正常想法,是我們想孩子想復(fù)雜了。”
孩子就是孩子,他沒有所謂的利弊分析,也不會認(rèn)為城市會比鄉(xiāng)村好。
失落的鄉(xiāng)村,在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離開后,只留下一些老人跟留守孩子,成年人的悲歡離合,并不會太影響孩子,尤其對于一個從小在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他熟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
而父親回來,只是因為在城市太過挫敗,但最后又回到了城市,他是割裂而矛盾的,小孩卻是清醒而執(zhí)拗的,根本就沒有對與錯。
編劇在聽了傅懷瑾的話之后,反而多了一些靈感,扭頭便趕緊去改劇本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