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緣通速遞
兩天的展覽結束了,根據組委會的安排,第三天會舉行一個文化交流。
陸飛是一個民間來的篾匠,當然不可能發(fā)言了。
一天的時間,有很多位專家學者發(fā)言了,這其中就有吳山居。
有些人的講話陸飛能夠聽的懂,有些人,陸飛到是覺得講的并不是非常的好。
很多個“磚家”發(fā)表的觀點其中根本沒有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也沒有對華夏傳統(tǒng)技藝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他們只是在談一些形而上學的東西,借鑒意義不大。
到是吳山居講的傳統(tǒng)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問題,陸飛還真的聽進去去了。
傳統(tǒng)的技術,想要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就必須創(chuàng)新。
而這個創(chuàng)新除了有傳統(tǒng)技術作基礎之外,還需要理論的學習,這個,陸飛到是聽明白了。
前世直播帶貨成功之后,到了后來,也曾經想過一些創(chuàng)新,結果卻并不是很成功。后來,參加了一些學習,這才慢慢的有些改變。
“竹抱平安”“竹林七賢”其實就是那會兒才有的作品。也正因為有了這兩件作品,自己才能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那場役情,自己不就在家上網課,不停的充電么?
可惜了……
最后上場交流是一位來自少數民族的印染大師黃印,他用土法印染的布料如今在華夏,甚至于國外都有了很高的名氣。
他交流的主題也是創(chuàng)新。
一天的時間,陸飛收獲到了很多的名片。
看著這些名片上的頭銜,陸飛還真的有些慚愧。
就自己,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準備名片,更別說那么多的頭銜了。
最后自由交流的時候,陸飛還想湊過去套點近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