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王完全不理會眾人目光,翻身下馬,昂然落座。座是鎏金鏤雕榻,背后一面虎畫屏風。
騎衛(wèi)長王沖天,捧弓立于其側(cè)。
王揚愕然發(fā)現(xiàn),這位為巴東王捧弓的武士,正是那日在市場上縱馬鬧事之人!
王府舍人孔長瑜上臺,開始宣讀巴東王“教”文:
“云潤風翱,草露之滋方渥;星華月動,山靈之雨久濯。
傾傾蘭茝,必待陰澤而后芳;灼灼鹓鳳,豈無醴泉而止渴。
秀出牛斗,景福遍被華林;靈效江漢,風雅浸臻庠序。
日輪將起,時變觀乎天文;兆基振業(yè),興廢系于學(xué)運!
夫我荊州之學(xué),肇跡于......”
所謂“教”,是當時的一種文體,天子發(fā)文曰“詔”,王侯發(fā)文曰“教”。
所以這篇冗長的教文名義上屬于巴東王,當然沒有人會認為這真的是王爺所寫,其大概率出自正聲情并茂朗讀此文的孔長瑜之手。
讓孔長瑜開場其實是很不合適的。
因為他雖然受巴東王信任,但其官位是“王府舍人”,角色相當于管家,品級低微。
南齊官制,自長史以下至于諸曹參軍,皆由朝廷任命,所以叫“朝廷命官”。而像王府舍人、騎衛(wèi)長這種府內(nèi)事務(wù)官,則是由巴東王自行選用。
所以孔長瑜從身份屬性來說,更貼近于巴東王的“私屬”,而非正式官吏。
既然是私屬,那有什么資格為官學(xué)之爭開場?
但考慮這件事是由巴東王決定的,眾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孔長瑜念完教文,便讓論學(xué)的雙方登臺。
柳惔一身碧翠繡金袍,頭戴進賢冠,儀表堂堂,昂然上臺,氣宇甚是不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