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淮陽一役,虜軍大敗,青、徐間義民蜂起,抄虜運車,襲殺虜兵,南歸者是一批接著一批。那時候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若非當時先帝登基不久,未遑遠略,只是遣使以示懷柔,否則現(xiàn)在有沒有北朝還未可知!”
說到這兒他神情略黯,嘆了口氣道:“可惜時機已過,如今,如今......”
柳憕突然說道:“現(xiàn)在南北無戰(zhàn)事,已近十年,我大齊兵強馬壯,國運昌隆,正當盡起精銳之師,剿滅北虜!以我愚見,大軍可分三路:
一路出荊、襄,叩關、河;
一路出徐、豫,搗許、洛;
一路出青、冀,指彭、沛!
步騎并合,水陸交掩,大兵一出,中原必有投袂而起者!
到時內(nèi)外共伐,三路齊進,破賊必矣!”
王揚聽了忍不住發(fā)笑,馬上低頭吃菜,及時隱藏了神情。
顏幼成則聽得熱血沸騰,叫道:“好?。×?!將來你若為帥,我一定跟著你建功立業(yè),克復神州!”
庾黔婁沉默不語。
收復神州,談何容易?
先不說打不打得贏,光以荊州而論,只是防守,州內(nèi)開支便不足以應付,還需朝廷額外撥付資費兩千萬錢,五千匹布,外加三萬斛糧食。
即便這樣仍然不夠,還要另外從江、湘二州再運六萬斛糧,可謂捉襟見肘。
要是再北伐,錢糧從哪里出?國庫能支撐得住?就算能,能支撐多久?
他看了一眼慷慨激昂的顏幼成,又看了看意氣風發(fā)的柳憕,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弟弟庾于陵。
同樣的血氣方剛,同樣的朝氣蓬勃。
或許是自己在官場呆久了,瞻前顧后,畏手畏腳,這樣如何能成事?
像柳憕說的那樣,豁出去干他一次,說不定反而能建奇功?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