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上游,西岸。
張遼正立馬橫刀,立于濰水之中,眼睛一動(dòng)不動(dòng)的望著下游高密城方向。
身后,竟是一道水壩!
準(zhǔn)確來說,應(yīng)該是一座以沙囊堆筑而起的沙壩。
正是這座沙壩,截留了上流而來的河水,將下游原本要過肩的水位,降至了不到膝蓋。
就在昨晚,張遼奉蕭和之命,率三千騎兵來到上游,以沙土裝囊,在上游筑起了這道沙壩。
目的,自然是為降低下游水位,讓曹操放心大膽的涉水過河。
待其四萬(wàn)兵馬半渡時(shí),張遼再移除沙壩,上游蓄起的洪流,便可奔騰而下,將下游渡河的魏軍,沖個(gè)片甲不留。
這就是蕭和改良版的半渡而擊之!
當(dāng)年楚漢相爭(zhēng),兵仙韓信,就是在這濰水之上,用這一道計(jì)策,破了龍且大軍。
蕭和便是要借韓信之計(jì),于這四百年后,在這相同之地破一回曹操。
“將軍,水位越來越高,沙壩快要支撐不住了。”
身后壩頂上,響起了士卒的大叫聲。
張遼并未回頭,只是眉頭凝起,目光依舊不離下游高密方向。
“伯溫軍師,你用兵之奇,雖韓信再生,恐怕也得甘拜下風(fēng)?!?br/>
“只是若曹操再不過河,我這沙壩就要撐不住了,你這一計(jì)恐怕就要功虧一簣…”
張遼喃喃自語(yǔ),拳頭暗暗握緊。
突然。
沙壩上的士卒,再次興奮大叫: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yè),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yè),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