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班公湖是祖國西南邊陲最美麗的明珠。
它在藏語中的名字,是“美麗的長脖子天鵝”。
這生動形象地比喻了班公湖的形狀。
修長的湖水猶如天鵝之頸,優(yōu)雅而美麗。
班公湖有一個很奇特的現(xiàn)象。
因為湖水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中間僅有細長的水道連接,所以兩端的湖水鹽度相差很大。
隸屬于某東方大國的,是東段充滿生機的低鹽度湖,約占全湖的2/3。
而隸屬于某世界大國的,是西段較為死寂的高鹽度湖,約占全湖的1/3。
在后世,這里是敬愛的子弟兵與狡猾多詐,且沒有誠信的印軍對峙的最前沿。
圍繞著這座高原明珠,發(fā)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然而,在德武十二年,西元1874年初春,衣衫襤褸的韃宋大軍路過這里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吃咖喱的人!
這里,本就是屬于漢藏民族的傳統(tǒng)疆域。
理論上,這里是吐蕃的一部分,就是清朝的直屬領(lǐng)地,連藩屬都算不上。
但實際上,自從莫臥兒帝國成立,信奉藏傳佛教的拉達克土邦便一直遭到來自于北方、西方和南方的巨大壓力,時常在中華和莫臥兒之間左右橫跳。
不過本質(zhì)上來說,如同當(dāng)年清俄在尼布楚地區(qū)爭鋒一樣,當(dāng)?shù)孛褡寤谧顦闼氐臄澄遗袛?,在文化和人種屬性上,是愿意與清政府合作對抗一看就是外來者的沙俄的。
只不過,清政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根本起不到東方民族主心骨的重任,被各個列強一錘再錘,最終讓小小的倭島,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落得一地雞毛。
而在拉達克地區(qū)也是如此。
1819年,印度錫克族土邦查謨王國入侵達拉克。
拉達克民眾雖然組織兵力對抗,多次起義,但都以失敗告終。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