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似乎總在和自己的童年作戰(zhàn),此消彼長,你若不贏,便是慘敗。
夏雨晴的童年其實乏善可陳。她出生的村子建在山坳坳里的一片小平地上,只有數(shù)十余戶人家,離省城是遙遠的距離,離得最近的是同樣佇立在崇山峻嶺里的縣城。從縣城到村里其實也不過幾十里地,但道路蜿蜒,要翻越重重大山,如果自駕的話一兩個小時,但稍一不慎錯過了岔路便不知要在山里轉(zhuǎn)多久。
村里的生活平靜無波,只有小孩和老人,幾個童年的小伙伴最大的娛樂不過是打個鳥掏個蛋。她家里略有不同,從小阿婆只喜歡同她講一件事:“你要好好讀書,將來上大學(xué),去大城市找份體面的工作?!?br/>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大部分時間只有她和阿婆。家里的小破屋子建在起伏的小坡上,深長幽暗,客堂里總有隱隱涼風(fēng)穿過。阿婆閑下來最喜歡坐在飯桌前,一只胳膊支著腦袋,無焦點地望向窗外莽莽群山,然后輕輕嘆一口氣。阿婆還常常講起她年輕時候的事:“那時候我也比你大不了多少,高中剛剛畢業(yè),和小姐妹一起去省城玩。第一次出遠門,真是眼花繚亂吶,后來遇到一對夫妻,說帶我們?nèi)ド虾4蚬?,我們就跟他們上了火車……?br/>
這個故事她已經(jīng)聽了不知道多少遍,多少細節(jié)都耳熟能詳,從火車上一路的風(fēng)景,到她們幾次出逃的經(jīng)歷,到后來怎么來了這個小山村,又到最后人販子怎么事發(fā)被槍斃。說到人販子被正法,阿婆要停上一停,出一會兒神,然后說:“我家里人也找了我很久。如果不是有了你阿爸,我想我是會回家去的?!?br/>
在阿婆那個年代,村里還盛行找童養(yǎng)媳的風(fēng)氣,像她家這樣去別處買媳婦的還是少見,可見得她家里有多窮。人窮被人欺,連小孩子也不放過。隔壁村長家的小霸王劉宇鵬就隔三岔五來折磨她,往她書包里塞死鳥,在她課桌里藏一條蛇;她回家的路上,劉宇鵬伙同一群小孩攔住她,嘲笑她:“你家啥時候發(fā)賣你?。恳毁u給我家吧,我家缺個刷豬圈的,哈哈哈哈哈?!?br/>
小孩子的無知有時候很殘忍,只是她并不懼怕,大部分時候她就繞過劉宇鵬默默走開。她的學(xué)習(xí)成績在同村的小孩里一直一枝獨秀,她在心底深深堅信,有朝一日,她會去縣城里讀中學(xué),然后去大城市讀大學(xué),遠遠離開這里,擺脫所有束縛,讓這里的任何一個人都追不上她。
后來她如愿上了縣里的初中,接著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縣第一高中。高中時候,同年齡的小孩先后輟學(xué)去打工了,只有她和劉宇鵬還在讀書。后來她不出意外考上大學(xué),是阿婆耗盡一輩子積蓄把她送進了大學(xué)校門。
大學(xué)一年級開學(xué)后的九月,阿婆還給她寄了郵包給她慶生,怕她吃不慣北方菜,寄了幾瓶她親手做的醬菜;又怕北方天氣太冷,給她做了一件棉衣。令她驚奇的是,阿婆的郵包里還夾帶了一封劉宇鵬的信。其實也算不上什么信,只能算一張字條,上面用他那一□□爬字寫:“我找到工作了,來省城,我請你吃蛋糕。”
劉宇鵬后來在省城讀了個職高,在一家酒店找到個糕點師的職位。紙條下面還夾著他的照片,染黃了頭發(fā)歪戴著帽子,大大咧咧站在酒店門口,笑得趾高氣昂。
舒穎不知怎么發(fā)現(xiàn)了她的郵包,好奇地把里面的東西一樣一樣翻出來,一邊翻一邊笑:“這是什么?醬菜?怎么這么臭?這么難看的衣服,能穿嗎?……喲,還有小雨晴男朋友的照片呢,哈哈哈,穿的這是鄉(xiāng)村HipHop風(fēng)嗎?土里土氣的,和你倒是很相配……”
她尷尬地紅了臉。在那一刻,很奇怪,她恨的不是舒穎,而是劉宇鵬,為什么他要捎帶這張照片來引人誤會?她明明已經(jīng)把兒時那群討厭鬼都甩在身后,他為什么偏要出現(xiàn)?那時候她太專注于迎合新生活,已經(jīng)竭盡所能。
后來有一天她們?nèi)バ?庉嫴?,夏默把兩張傳單分給她和舒穎。
他對舒穎說:“??阋粋€專欄,叫‘此情此景’,想讓大家寫寫自己的經(jīng)歷和見聞,我記得你去過的地方似乎很多,要不要試試投個稿?”他回頭看見她,也對她笑:“夏雨晴,也歡迎你來投稿。”
所以說,傳單是給舒穎的,只因為她也在,而他向來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所以順手給了她一張。她有什么見聞可以寫?這座陌生的城市里,她去過的地方全在校園之內(nèi),而在來帝都之前,她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
即使是見多識廣如舒穎,為了投稿也傷透了腦筋,甚至泡了幾晚從來不去的圖書館,寫寫刪刪,寫了幾天都沒什么頭緒,本來都要放棄了,那一天回到寢室,卻發(fā)現(xiàn)夏雨晴一個人鬼鬼祟祟躲在自己床簾里面,看見她回來只從床簾里露了個腦袋,手里慌慌張張地把什么藏在枕頭底下。
趁夏雨晴不在的時候,她去她枕頭底下翻了翻,翻出一個小日記本來,本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好幾頁,她原本以為是什么少女心事,看了看開頭,發(fā)現(xiàn)寫的卻是一篇散文:
“B大校園里有一座古老的圖書館,圖書館背后有一片銀杏林。秋風(fēng)乍起時,如果你恰好走進樹林,會聽到樹葉迎著陽光歡唱。如果那時候恰好又是下午,而你又恰好走到銀杏林的中央,你會看到不知誰在樹杈上架了一座鳥窩,而陽光正好落在鳥窩的屋頂上……”
那篇文章其實講一個有點俗套的愛情故事,女孩撿到一只傷了翅膀的鴿子,好心替鴿子治傷,想給鴿子找個安身之處,所以壯起膽子求擅長做模型的學(xué)長做了一個鳥窩。學(xué)長脾氣不大好,平時又沉默寡言,雖然答應(yīng)了,但把鳥窩放在女生夠不到的樹杈上。女生求學(xué)長去給鳥喂食,學(xué)長不肯,總算禁不住女生的死磨硬泡,還在樹旁架了道藤梯。女生每天爬著藤梯給鴿子喂米,沒多久鴿子康復(fù),還帶了女朋友回來住,繁衍了新一代。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