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的事成了清水村村民很長一段時間茶余飯后的閑聊話題,長輩們都用來當(dāng)反面例子教育小輩。
窮人乍富,能守住才是正經(jīng)的,別想著貪圖享樂。
何家又回到了從前的日子,是整個清水村最窮最窮的人家,蘇瑩的到來有時候好像是一陣風(fēng),輕輕地吹來又輕輕地吹走。
若不是宋家老宅還有一個高嬤嬤在,都會讓人以為蘇瑩沒有來過清水村。
老宅的日子一如從前,宋玉撿了幾只蠶寶寶回來養(yǎng),每天清早就起來去摘新鮮的桑樹葉洗干凈再擦干喂給它們。
宋玨戲稱她是蠶娘,專門養(yǎng)蠶的,比念書還用功。
宋珍說支持她,但只限于口頭上支持,摘桑樹葉,洗桑樹葉的活是一點兒都沒干。
高嬤嬤也支持她,因為她每日辛苦養(yǎng)蠶,專門煮雞湯給她喝,美其名曰養(yǎng)身體。
花葉蓁最實在,她說等宋玉的蠶養(yǎng)成了,把蠶絲抽出來,給她做蠶絲扇,宋玉于是愈發(fā)的起勁了。
宋玨除了念書就是練武,不然就是在馬場跑馬。
京城周明明的信起初還來的很勤,除了信還有各種有趣的小玩意兒或是書籍,但是最近,每一次來信的間隔變的越來越長。
甚至幾乎是沒了信,宋玨寫了回信也沒有信來,她于是也不寫了,就此作罷,兩人暫且就斷了聯(lián)系。
因為宋玨經(jīng)常在馬場跑馬,花葉蓁也時常帶著宋墨去看她,一來二去的,她去山上的頻率也更高了一些。
近日更是除了要去鎮(zhèn)上或是要炸脆片之外,她幾乎都待在山上。
因為別院里送來了一頭犯了事的牛,據(jù)說這頭牛突然發(fā)狠撞死了主人,之后被人牽制的時候又接連撞傷了兩個人。
于是這頭牛按照律法可斬可殺,最后就送來了山中別院。
花葉蓁穿來這么長時間都沒有吃過牛肉,在看到這頭牛的時候腦海中已經(jīng)想了很多種吃它的方法。
因為在大黎國,牛是耕作勞動的動物,輕易不許殺或是傷害,更別說吃了,除非是快要老死的或是犯了事的才能斬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