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因此言道。
張鯨忙稱遵旨。
朱翊鈞說后就道:“去傳高拱來見朕?!?br/>
朱翊鈞打算再問問高拱一些國策,順便也繼續(xù)給張居正壓力,讓其知道,他這個學生隨時可能會更加信任高拱,而如果他不盡快回京繼續(xù)推進新政的話。
不過,朱翊鈞頻繁召見高拱,則不僅僅是讓張居正感到有壓力,朝中許多公卿大臣都感到了壓力。
因為他們都知道,高拱可比張居正更激進。
如果皇帝重新信任了高拱,別的不說,只怕會有更多的大臣家族會被抄家治罪。
畢竟,高拱狠起來,會更加的不在乎士林情誼。
對于朱翊鈞而言,高拱雖然激進,且有意讓朝廷更加徹底的去改革,但他也從高拱這里知道了真正需要將來解決的事。
比如南北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以及朝廷應當為了整個大明社稷的穩(wěn)定而繼續(xù)加強對南方的稅賦征收力度,但與此同時則要減免北方稅賦,而以此避免將來北方亂而南方亦難自保。
“陛下,如今天下士人以南人居多,而且這一現(xiàn)象會越來越嚴重;”
“而南人則必借禮制道德,要求朝廷行輕徭薄賦之策,而裹挾朝廷不得大肆用兵,這次奪情之事就可見一斑;”
“故臣認為,陛下將來欲真要以皇權壓制士權,而當偏重北人;”
“他叔大因也是南人,且是徐華亭的學生,也就對南人還是有所偏袒,也就只敢清丈與進一步開海,而未敢直接說改科舉之制,增加名額于北方,乃至增加名額于西南,使這些地方能有本地士子可列于朝堂,可使陛下知道江南雖稅重,但北地卻民貧,而西南則漢夷之沖突加劇?!?br/>
“也未敢直接建言陛下打擊南直豪民,可事實上,世廟之倭亂,本就有南直豪民參與期間才釀成大亂的緣故!”
“要不然,也不至于非得編練庶民為新兵才可平倭,就在于南直衛(wèi)所早已被其滲透?!?br/>
這一天,高拱在朱翊鈞面前侃侃而談著,而朱翊鈞聽后道:“太傅的意思,朕明白,只是太傅若當年未被先生代之,會清丈田畝嗎?”
高拱怔了片刻道:“臣不會!”
朱翊鈞問道:“為何?”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