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quán)從折報上得知周瑜在江心密會顧澤,又放他安然回去,期間更是有蔣干為使者,送了一份至寶大禮到水寨中,并因此而受到隆重得接待。
孫權(quán)心中早已疑惑重重,對周公瑾產(chǎn)生了不滿:“縱我對你絕無疑慮,你行此怪誕之事,至少也要作書給我,分說明白,以堵天下悠悠之口,也莫要讓我替你背鍋,遭受這許多的議論!”
“從我兄長走日托孤與你,你越發(fā)的放縱恣意,目中可還有我這個吳候?”
但作為抗曹一派的主持者,事到如今孫權(quán)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將抗曹大業(yè)一條道的走下去!
而要抗曹,就離不開周瑜!
他剛才又是捶桌子又是亮寶劍的,表面上是威懾群臣,實際上卻是為了宣泄心中對周瑜的不滿情緒。
“念!”
孫權(quán)一撩衣襟,坐在帥案前,將剛剛從侍從手里拿過來得書信,扔到了階下張昭的面前。
“喏……”
張昭感覺到這是對他這堂堂托孤重臣的侮辱,倔強(qiáng)的挺身垂眉,一幅視而不見的樣子。
旁邊的張纮見狀,唯恐事態(tài)激化,急忙應(yīng)了一聲,俯身撿起書信,展開高聲誦讀起來。
書中大意:
“數(shù)日之前,臣相約顧澤,會于江中。以顧澤之傲,必?zé)o拒絕之理,而臣對仇敵,也絕無仁慈之心!”
“臣之計謀:上策者,江中斬顧澤,斷曹操的智囊,然后徐圖進(jìn)兵,敗曹于江面之上,趁勢再奪荊州?!?br/>
“中策者,放顧澤回曹營,曹操必疑顧澤,然后或殺之,或棄之。從此之后,縱顧澤不死,既不見用于曹營,又在荊州無法立足,早晚必渡江歸順主公也!”
“因顧澤有趙云護(hù)衛(wèi),不能得手,故放他回去。雖然不能斬殺顧澤,卻也給了主公收顧澤為己用的機(jī)會,后期如何,拭目以待!”
“臣行此離間之計,皆因我軍雖強(qiáng),但兵馬孤少,難與曹軍匹敵,不得不如此?!?br/>
“而顧澤出身江東,不但深諳水軍訓(xùn)練之法,而且對我江東水軍了如執(zhí)掌,所以不得不除之?!?br/>
“雖然主公對臣心若鐵石,絕不見疑,但主公左右臣子,必以此為借口,對臣攻訐?!?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