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的寒風依舊肆虐著京城。戶部糧倉前,饑民們排著望不到盡頭的長隊,面黃肌瘦的臉上滿是絕望。糧倉內(nèi),官員們對著空空如也的糧囤唉聲嘆氣,新收的糧食因運河冰封、官道積雪,仍滯留在千里之外的江南?!?br/>
【乾清宮內(nèi),朱由檢來回踱步,案頭擺滿了各地關于糧荒的奏報。"報——"一名太監(jiān)急匆匆闖入,"啟稟陛下,城外饑民已開始搶奪粥棚,局勢恐將失控!"朱由檢猛地轉(zhuǎn)身,眼中布滿血絲:"朕的大明,難道要亡于這區(qū)區(qū)糧食?"】
【次日早朝,奉天殿氣氛凝重如鉛。朱由檢將米價暴漲的奏折狠狠摔在龍案上,奏折滑落在地,驚起滿殿寂靜:"看看!去年江南豐收,如今京城米價卻漲至百錢一斗!百姓食不果腹,你們就拿不出半點辦法?"】
【內(nèi)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官袍,上前躬身:"陛下息怒。如今寒冬臘月,水陸運輸皆停,此乃天災。唯有等開春后,漕運恢復,方可緩解糧荒。"】
【"等?"朱由檢怒目圓睜,"等到開春,百姓都要餓死了!去年增設漕船、廣備車馬,結(jié)果如何?還不是被一場風雪堵在了半路!"】
【刑部尚書喬允升小心翼翼地出列:"陛下,要不先開倉放糧,解燃眉之急?"】
【"倉里哪還有糧!"朱由檢猛地拍案,震得案上的玉璽都微微晃動,"朕要的是一勞永逸之策,不是拆東墻補西墻!"】
【殿內(nèi)鴉雀無聲,眾大臣紛紛低頭,不敢言語。這時,工部侍郎宋應星捧著《夢溪筆談》,猶豫再三后邁出一步:"陛下,臣曾研讀古籍,見古人有挖掘地下甬道運送物資的記載。若能改良,在地下修建運糧隧道,或許可不受天氣影響,保證糧食隨時運達。只是……這工程極為浩大,需解決通風、承重、挖掘技術(shù)等諸多難題,且尚無先例可循。"】
【"沒有先例,就由朕來創(chuàng)造先例!"朱由檢握緊拳頭,"即日起成立'地龍監(jiān)',朕要在地下挖出一條貫通南北的運糧通道!三個月內(nèi),必須看到試驗段!"】
【地龍監(jiān)設在京城南郊一處開闊之地。寒風中,工匠們圍在朱由檢繪制的圖紙前,竊竊私語。老石匠劉鐵錘吐了口唾沫,用力敲了敲圖紙:"挖地道?這不是胡鬧嘛!地下黑咕隆咚,萬一塌了,多少人得埋進去?我干了一輩子石匠,從沒聽過這種荒唐事兒!"】
【年輕的陶工張二狗卻湊上前,眼睛發(fā)亮:"師傅,您看這圖,要是用陶管加固,說不定能行!我燒了十年陶,知道怎么讓陶管更結(jié)實。"】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神色嚴肅:"地下挖掘需精確測量,土質(zhì)、濕度都會影響工程。稍有偏差,隧道就會錯位,后果不堪設想。"】
【首次試驗開始,工匠們在黃土層小心翼翼地挖掘。二十丈的隧道初具雛形時,朱由檢親臨現(xiàn)場。當?shù)谝惠v運糧車駛?cè)胨淼溃敳客蝗粋鱽?咔嚓"一聲脆響,泥土簌簌掉落?!?br/>
【"快停下!"朱由檢臉色煞白。宋應星趴在地上仔細查看,冷汗瞬間濕透后背:"陛下,土質(zhì)松軟,承重不足,陶管也出現(xiàn)裂縫。這樣下去,隧道遲早會塌。"】
【"限你們十日,必須想出解決辦法!"朱由檢甩袖而去,留下滿臉愁容的工匠們?!?br/>
【第二次試驗,隧道改用磚石加固。然而,挖掘到三十丈時,突然涌出大量地下水,轉(zhuǎn)眼間淹沒了施工現(xiàn)場。工匠們驚慌失措,尖叫著向外逃竄?!?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