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福是高興的,老張頭倒為難了,扔又舍不得,不扔拿著又難受,這東西不吃撐了,一點用都沒有,關鍵是這年頭有幾個吃撐的人。
出了南鑼鼓巷走到大道,清一色的藍色工作服,藍色帽子,偶爾遇到幾個騎自行車穿中山裝的領導。
這年代幸福指數(shù)不是一般的高,一個個掐著癟肚子,還有說有笑的,他們覺得老百姓干活是應該的,想法就是那么樸實無華,哪像后世的人還得領導精心畫大餅,這一代人都是自己給自己畫餅干著最累的活,忍著最難熬的餓,想著最美好的未來。
別管餓不餓肚子,農(nóng)村也好城里也罷對于榮譽夸獎,那都是打破腦袋也要搶,農(nóng)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
城里,光榮街道,光榮個人,光榮之家,光榮大院。
到了工廠里就是先進個人,先進班組,先進科室,先進集體。
口號滿天飛呀!
這年頭在廠里你喝茶水?你要不拿一個用紅油漆寫個獎字的茶缸?你都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晃悠。
各個局都評先進集體,評完了,大家都去學習,學習啥不知道,不過各個工廠的小食堂都忙起來了,一頓吃喝把先進吃窮了,明年咱再評別的廠子,這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80年代。
李來福騎著自行車快到村口的時候,把車停下,拿了個麻袋出來,放了30斤大米,拿了一桶麥乳精,別的也不拿了,以老頭老太太的性格,家里的咸肉他不去肯定不會吃的。
拿出背簍把三個包著叫花雞的泥球放里邊,沒敢放在袋子里泥球還熱著?
書包里也裝上糖塊,又放了兩盒大前門煙,前面是給孫子們吃的,后面是給侄子們抽的,李來福拿著一樣樣東西,嘴里嘟囔著當個大輩一天天操碎了心。
李家村今天熱鬧昨天下雨了,地里不用澆水,村口一大幫人,但是也沒有說大喊大叫只是聚在一起。
村口已經(jīng)支了三口大水缸,泉水接下來都放在水缸里。
大人們還沒反應過來,孩子們看見自行車已經(jīng)沖過來了。
李來福趕緊下了自行車,大聲喊道:“都給我站著排?!?br/>
村民也都在看熱鬧,李來福對著第一個孩子問道:“你應該叫我什么?”
小孩擦抹了一把鼻涕說道:“我爹說讓我叫你小爺爺?!?br/>
“那好,給你四塊糖拿好了,走吧!”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