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發(fā)餉,臣擔(dān)心……軍情有變,望陛下為大局計,重議征剿餉練餉之事?!?br/>
楊嗣昌一直在外剿寇,五天前才從山西回京,為的便是餉銀的事。
如今已經(jīng)在朝堂上議了好幾日,但崇禎皇帝遲遲未決。
遼餉早在萬歷年間就已經(jīng)開始征收,目前幾乎已成定制。
剿餉是去年在楊嗣昌的提議下才開始征收,當(dāng)時下達(dá)的圣旨說只征一年,但如今一年到期,流寇卻并未剿滅。
另外軍力不足,編練新軍也要花銀子,只征遼餉剿餉已然不夠,所以才又有了練餉。
楊嗣昌奏完便躬身等候崇禎答復(fù),其余朝臣也都不敢多言。
氣氛沉悶了許久,崇禎皇帝才嘆了一口氣道:
“非朕不允,去歲下旨,朕向百姓承諾只征一年,如今楊先生要朕繼續(xù)征收,朕豈不是失信于民?”
言辭間不乏委屈,崇禎皇帝今年才二十八歲,對楊嗣昌格外尊敬和信任,稱其為先生。
但即便新任,加征剿餉、練餉,仍舊讓崇禎皇帝格外為難,說是痛苦也不為過。
身為天子,卻要失信于天下,不僅要續(xù)征剿餉,還要加征練餉,這讓天下的悠悠眾口如何看他?
楊嗣昌低著頭回道:
“陛下,國庫空虛,只得暫時苦一苦百姓,臣也不想如此,可戰(zhàn)事緊迫啊。
待臣剿滅流寇,局勢必然大好,到時陛下可下旨免除部分賦稅,百姓自然會對陛下感恩戴德。”
崇禎皇帝沉默,但似乎在猶豫。
楊嗣昌接著道:
“臣知道陛下仁慈,唯恐百姓受苦。
但陛下應(yīng)當(dāng)知曉,如今大明的田畝則多握于士紳地主之家,加征的餉銀,百畝不過增三四錢。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