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聽張世康的解釋/(敷衍),崇禎皇帝立即就放棄了自己本來就認為不合理的想法。
尤其是那句,只要有他在京城坐鎮(zhèn),張世康出征在外就很安心,直接讓崇禎皇帝嘴角上揚,壓都壓不住。
果然,即使是在軍務上,這小子也離不開朕呀!
有時候就是這樣,你看不上的人在夸你時,你覺得對方是在反諷你,對方做啥都是刁民想害朕。
但倘若你很在意一個人時,他對你做啥,你都覺得是在為你好,絕非那些妖艷賤貨一般可比。
見三言兩語就把老哥哄成了翹嘴,張世康便順勢敲定了讓朱慈烺隨軍的事兒。
崇禎皇帝甚至還主動提出,此事不必上報朝廷,儼然是讓張世康悄摸帶走,免得朝堂里海中期等文臣再聒噪。
事情剛敲定,朱慈烺的嘴角也壓不住了,甚至還做出了歡呼的動作。
十三歲的朱慈烺正是叛逆的年紀,先前他跟朝中文臣學儒,那些先生總會告訴他,君子應該怎么做怎么做。
那時候的朱慈烺比現(xiàn)在還小,覺得先生說的話肯定都是對的,即使他不理解那些拗口的大道理是什么意思。
他按照那些儒家經(jīng)典里的大道理來要求自己,即使那時的他才八九歲,但那時候那些文臣都夸他有儲君風范。
那時候朱慈烺其實不明白,為什么大明滿地餓殍、內(nèi)憂外患,那些先生曾多次隱晦的表達,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天子不夠賢明、不夠仁厚。
直到有一天,小小的朱慈烺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假的,那些先生嘴里教他大道理,說什么民間疾苦、天下疲敝,身為儲君應當怎么怎么樣。
但他們自己卻做著蠅營狗茍貪污腐敗之事,他還記得有個先生教他不應貪戀女色,哪怕當時他還不知何為女色。
有個先生教他應該節(jié)儉,體諒黎民之苦。
還有個先生教他應該與士大夫共天下,對文臣多些包容和親近,要提防各地的武將,警惕漢末、唐末的前車之鑒。
可是張師父查處了他的多位老師,那位讓他不要貪戀女色的老臣,自己納了十二個妾,單單是兒女就有三十個,胡子花白的年歲,最小的孩子甚至沒有朱慈烺大。
那個教他節(jié)儉的,查抄出來的銀兩比當時的國庫還多三倍。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