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璹替崔君肅回答:“你也坑的我家不輕,僅洛陽之戰(zhàn),我家沒得半點好處,還少了三萬畝田?!?br/>
“兩回事?!?br/>
鄭元璹正準備說什么,王聃突然說道:“如果圣人答應削了東宮與秦王府的屬官,我王家可以答應,讓支房瑯琊王氏那邊試一試,派人在江南助你推行攤丁入畝?!?br/>
李桃葉也說:“我李氏也派人助你?!?br/>
竇樂趕緊說:“工坊也要交稅,挖出來的礦石,也要交稅?!?br/>
王聃:“這個事,要細細討論,不能就這么一句話,其中細則極多。既然雖然是瑯琊支房,卻也是我王家,現(xiàn)我王家交稅了,那大唐的財權(quán),皇家也要按規(guī)矩來。”
“我不急,慢慢來,幾年時間,不是問題?!?br/>
竇樂坐下:“幾位老哥哥,咱們算筆賬。在長安城南,我有許多田地,是用來實驗的,畝產(chǎn)每增加五斤,對普通人而言,就是家中可添件新衣,對于大唐而言,就是幾億斤糧食?!?br/>
“還有,白絨花,現(xiàn)在叫棉花了。改變了萬民穿衣的問題,當然也要加上羊毛。利用水利,紡線一人可頂八人用。晉陽,工匠們有賞錢領,不斷的嘗試著新的高爐,鋼鐵的產(chǎn)量明年一定會比今年高?!?br/>
“所以,學術(shù)就是要用的,而不是存在書庫的。我要辦學,上至長安學官,下至郡州縣鄉(xiāng),每年至少要從寒門中挑選三十人為官,一百人為吏。農(nóng)要有農(nóng)的官,匠要有匠的,當然,還要專業(yè)收稅的?!?br/>
崔君肅這會緩過勁來:“竇樂,你這惡棍,放棄人丁,以田畝收稅,就沒壞處了?”
竇樂回答:
“有,而且很大。首先,你們會不高興,因為損傷了你們的利益,當然我竇家也一樣,畢竟是從世家口袋里拿錢的。若不說這個,那么最大的壞處,就是容易滋生貪官污吏。”
“還有,天下之大,有些地方富裕,有些地方窮,也會拉開不同地域的貧富差距,這個我也沒有好辦法,工坊只能是一個補充,可有些地方連路都沒有,建工坊也不可能,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br/>
聽到這話,崔君肅一臉的驕傲:“我崔氏子弟,歷來清廉?!?br/>
這話,竇樂信。
崔氏子弟不差錢,不屑于貪污那三瓜兩棗的。
而且崔氏子弟,不但清廉,而且狠。
韋巨溪是個狠人,可與崔氏子弟比,顯然崔氏子弟更狠。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