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子再毒不噬父,世間萬物有情眾生、普通人最最普通最最正常最最天經(jīng)地義的人倫大義立世法則在無盡的欲望與權(quán)力面前,被撕毀的粉碎,這便是擁有鬼璽的下場。
一個人被種下鬼璽上的鬼咒,從此內(nèi)心只有無窮無盡的欲望,像熊熊的烈火,日夜燃燒著身體上的每一寸肌膚與心靈,活在世上被無休無止無窮無盡的欲望控制,徹底淪陷為欲望的俘虜。
大唐淹沒在輪回的歷史塵埃中后,朱溫被兒子所殺,鬼璽從此也不知所蹤。只到了大宋年間,在大宋的西北一角,有一塊不毛之地,有一個黨項人無意中在滿是流沙的沙漠中又發(fā)現(xiàn)了鬼璽。
這個人無意中拾到了鬼璽后,也是視若珍寶,鬼璽日日夜夜片刻不離身,憑著對鬼璽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這個人后來破解了鬼璽上的秘字,并為西夏國創(chuàng)造了一套自己的文字……。
這個人便是西夏的開國重臣,西夏國謀略排第二的野利仁榮……?!?br/>
野利仁榮?前世上大學(xué)的時候,楊云曾喜歡泡圖書館,記得在哪一本書上介紹西夏國的歷史中,曾聽說過這個人,說這個人學(xué)識淵博,博古通今,是西夏國有名的大學(xué)問家,為西夏國發(fā)明了自己的文字,后來還曾把中原王朝的《孝經(jīng)》、《爾雅》、《四言雜字》等教化民風(fēng)禮儀的儒家大典譯成西夏文,為中原文化傳播到少數(shù)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怎么這個人發(fā)明出西夏文字,竟然是從這毒噬人心的鬼璽中感悟出來的?這,這……,這太不可思議了。
楊云實在難以相信,忍不住好奇與疑惑,不客氣地道:“鬼璽這種東西聽著虛無縹緲,國家覆滅,問鼎天下的豪杰英雄,征伐殺掠,帝王家室本就血腥殘酷無情,父子手足相殘本就有之,若說誰誰誰硬是得到鬼璽,然后中了鬼璽上的詛咒,這才性情大變,這未免有點缺乏客觀事實依據(jù)。
再者作古之人所做的事,后世之人的描述都多多少少帶有自己主觀上的見解,又有幾分可信?吳先生好歹也是一代大儒,子不曰怪力亂神,作為輔助天子的重臣謀臣,怎么竟然向上位者講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這豈是人臣所為?
再者,就一只做工精致的球球而已,你父皇是何等見識人物,一生閱人無數(shù),怎么就相信了吳先生這一番虛無縹緲的說辭……?
還有那野利仁榮,為兄雖是一介秀才,也曾聽聞過此人,此人也是一位大儒,學(xué)識淵博,博古通今,不光為西夏國發(fā)明了文字,還為西夏國翻譯了《孝經(jīng)》、《爾雅》等儒家大典……。
如果說這鬼璽真能毒噬人心,那為何這位野利仁榮得到鬼璽后,并沒有被鬼璽毒噬,反而還發(fā)明出了西夏文?可見鬼璽之說,除了能蠱惑人心之外,實則就是荒謬無稽之談……?!?br/>
“楊大哥,可不要忘記了,吳先生與我父皇是何等心思縝密講究事實的人物,他們什么人沒見過?什么事情沒經(jīng)歷過?他們?yōu)楹蜗嘈攀郎嫌泄憝t?
是因為這鬼璽確實是確有其事,吳先生說這鬼璽一旦一不小心被野心人利用,整個天下所有國家都將陷入一團亂麻,相互仇殺中,到時不光大宋國有麻煩,大金國也將陷入野心家的陰謀詭計中被架空,成為別人的一只棋子……。
所以之前大金國對于宋金兩國滅遼后,金與宋是否仍然遵循海上之盟繼續(xù)和好,還是兵戈相交,金國大軍直驅(qū)入宋,有不少將領(lǐng)都主張伐宋,父皇雖然不贊同伐宋,但朝臣覲見,他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猶豫,態(tài)度上有些猶疑不定。
但是自從皇宮中突然出現(xiàn)了這鬼璽,父皇便果斷地決定今后無論是誰主張伐宋,也無論如何有多少朝臣主張伐宋,父皇都明確拒絕伐宋。
因為鬼璽的出現(xiàn),意味著有人正在背后謀劃與盼望著金宋兩國能夠刀兵相見,兩國兵戈相交,退一萬步來說,到時候就算是金國能贏得宋國,到時也必定傷亡慘重。
大宋國戰(zhàn)敗,大金國傷亡慘重,到最后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zhàn),兩國到最后誰也沒占到什么好處,倒是讓幕后人坐收漁翁之利,所以,考慮到這一點,父皇明確表態(tài)與宋仍然遵守海上之盟,無論是誰,今后再上表伐宋,都將嚴(yán)懲不怠……?!?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